
课程简介
意识如何从物质大脑中产生?人格与自由意志如何可能?人工智能可以作为一个道德主体吗?人类的道德是否只是演化优势的产物?动物有心灵吗?从动物到人之间的心灵最关键的区别在哪?本课程将带领探索者们从「黑白玛丽」「中文屋」「哲学僵尸」「缸中之脑」等心灵哲学的思想实验,以及「裂脑人」「梦境报告」「大脑植入」等认知科学实验的例子出发,一起探讨心灵哲学中的经典问题:思维、知觉、意识、心灵与身体,心灵与价值判断,心灵与世界的关系等等。并在激荡思维、灵感迸发的课堂讨论中,进一步锻炼探索者对事实进行抽丝剥茧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,以及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,探索者们将借助体系化的哲学理论收获对于世界的独到见解,并立足于不断变化的时代,把握人之为人的深刻本质;最终塑造自己成为在人工智能时代具备理性思维与广阔视野,提出真知灼见的「爱智慧之人」。
课程预计成果
心灵哲学课程将为对哲学、神经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感兴趣的学员打下相关的理论和实践基础,深入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奥秘。学员们将有以下收获:
1. 大量的心灵哲学理论和神经心理学知识,包括意识、心灵与价值判断、人格与主体性、心灵与世界的关系等。
2. 提高哲学思考的能力,提出有意义的哲学问题,进行多角度审视,并提出自己的深度思考。
3. 了解当前心灵哲学的前沿进展,通过知晓心灵哲学领域或社会中悬而未决的关键问题,提出更实际、更有洞悉力的研究提案。
课程大纲
第一天:心灵哲学综述与身心问题
- 从灵魂到心灵:心灵哲学的过去和当下
- 当代心灵哲学主要流派概览:以身心问题为例
- 方法论考察:认知科学、神经科学和现象学
- 拓展:功能主义、虚拟现实和普遍怀疑
第二天:意识
- 蝙蝠、僵尸、玛丽和中国脑
- 「意识」的诸多面相——以盲视为例
- 当代意识理论与限制
- 拓展:难问题和「解释鸿沟」:自然科学的边界?
第三天:「意义」的意义
- 思想的内容与意向性
- 缸中之脑、孪生地球和青蛙:有关意义的因果理论
- 意识、内省与意义
- 拓展:有关「真」与「假」的规范性
第四天: 心灵与价值
- 道德判断是与生俱来的吗?婴儿的「道德评价」
- 社会的建构:黑猩猩的仇外心理和倭黑猩猩的亲外心理
- 快乐主义?痛觉、受虐狂与示痛不能
- 拓展:进化污染和有关道德的错误理论
第五天:人格、主体性与行动
- 虚构:瞬间传送、大脑移植与意识上传
- 现实:胼胝体切开术、借用身份综合征与情节性失忆
- 行动、理由与人格
- 拓展:人工智能的「自由意志」和道德责任
第六天: 神经心理学与心灵的模块
- 神经损伤:卡普格拉综合征、精神分裂与异手综合征
- 行为观察、口述报告和神经影像学
- 心灵是模块化的吗?
- 拓展:「异常者」与「缺陷」:福柯、庄子和女性主义
第七天:计算与「理性」
- 计算机、心灵与图灵实验
- 认知与计算:多系统假说和贝叶斯理论
- 行动与计算:行动的预测比较模型和幼儿的电子游戏体验
- 拓展:关于「理性」的神话?从自欺和不自制开始
第八天:他人与心灵
- 自我意识与他心问题:实在或诠释
- 心智理论的习得、语言和进化博弈
- 启发法:偏见与歧视是必不可少的吗?
- 拓展:动物心灵和动物伦理
第九天:世界中的心灵
- 重思:笛卡尔剧场、现象学传统和有关心灵的计算理论
- 大脑植入和延展心灵
- 从棒球开始:具身认知,嵌入式认知和生成认知
- 拓展:哲学、心灵理论和我们
前置要求
对哲学尤其是对自我意识、人格、人类认知能力与人工智能等有强烈的兴趣,有基础的英文文献阅读能力即可。
导师简介
马里兰大学哲学系博士生,北京大学哲学硕士(西方哲学史方向)、法学学士(政治学、经济学与哲学项目)。主要研究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,尤其是意义与心灵表征相关话题,也关心道德心理学、古代哲学等领域。「漫步派文化」联合创始人,策划、主持和筹办了多场涵盖政府权力、女性权益和哲学普及等话题的学者对谈。联合 1200 书店和同道学园,筹办井主讲了阿甘本系列读书会。于国内外学术会议分别报告了有关意义的因果理论、视觉的错误表征和古代哲学中的享乐主义相关的论文。连续多年担任哲学相关导论和哲学史课程的助教,安排和主讲独立的小班讨论课。
学术助教

范思悦
2023
届
伦敦大学学院
哲学与经济学专业,曾在英国约翰洛克写作竞赛(John Locke Essay Competition)中获得哲学方向 Commendation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