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辨与未来驱动设计

生命可以被人为设计吗?
思辨与未来驱动设计

课程简介

+

生命可以被人为设计吗?未来技术可能导致哪些新型犯罪出现?如何通过设计来预防潜在的威胁?如果我们被科技寄生,会激起人类对原生器官的保护吗?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,危机涌现的时代,设计需要跳出解决问题的狭义范畴,为未来赋能。而思辨设计,以设计为载体,思辨为核心,将引领我们重新审视现实,挑战常规,提出批判性问题,引发社会反思,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。

「DesignX 思辨与未来驱动设计」课程致力于培养下一代极具创造力、思辨能力与未来主义精神的无学科设计师。基于极具启发性的案例分析,你将系统性学习思辨设计与未来学的核心理论与方法,如未来轮、情境构建等。我们也将带领你选择感兴趣的社会话题,运用多学科视角(政治、经济、科技、环境、社会)和系统性思维,推测其未来趋势,搭建未来事件时间线,你将根据你构建的未来情境,发挥想象力与批判思维设计相应的产品、体验或者系统来揭露或者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,并以契合的叙事与媒介(三维模型、动画、策展、电影)作为你的最终项目成果。

当前学费:19,270 元

常规申请学费:20,410 元

课程预计成果

+

根据你构建的未来情境,发挥想象力与批判思维设计相应的产品、体验或者系统揭露或者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,并以契合的叙事与媒介(三维模型、动画、策展、电影)作为你的最终项目成果

课程内容

+

思辨设计;批判性设计;创意叙事与表达;未来学;设计战略及洞察;设计虚构;跨学科的设计方法构建;问题研究及方案产出;人工智能生成与创作;3D 建模与渲染;实体与虚拟空间的策展方法与工具

前置要求

+

具备未来主义精神,对跨学科研究与创作有兴趣;不满足于商业化设计,对拓展设计的可能性与未来有兴趣

往届导师

建筑设计师,艺术家,策展人。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与电影双学位学士。曾工作于 MAD 建筑事务所,并担任中央美院后碳未来课程教师。创立 Black Void 艺术与科学工作室,作品「 Twin Cloud 」及 「Biosphere 3 」获得央视及 Artnet 等媒体报道,合作品牌包括欧莱雅、捷尼塞斯、腾讯等。研究性艺术组织 Conversazione 创始人,在北京、纽约、波士顿等地举办近百场讲座、放映及展览,包括「振动的云层」(2021,设计互联)等。

曾为中央美术学院产品设计本科,于2013年就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交互,师从思辨设计奠基者安东尼·邓恩(Anthony Dunne),作品致力探究以设计作为媒介,嫁接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议题、未来叙事、多元现实的桥梁,让观众透过作品思量当下与未来世界的疊代可能。在硕博士研究与创作中探索思辨设计 (Speculative Design)、设计虚構(Design Fiction)在中国文化下的转化与更疊。作品曾被Dezeen、英国每日邮报(Daily Mail),FRAME, 理想家等知名媒体报导,并于伦敦设计周(London Design Week)、纽约设计周(NYC x Design)、新加坡红点设计博物馆、⻄班牙⻢德里Grafica等地展出,并曾被中央美术学院留校收藏。

学术助教

董欣竹

2022、2023

爱默生学院

Media Art Production+Philosophy 双专业、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 Open Round Individual Third Award/Team Second Award

边卓

2023

伦敦艺术大学创意计算研究所硕士

个人作品《社交感知》入选 Roca Gallery 城市造像进行展出;曾就职于国内某新能源车企从事 HMI 体验设计工作

相关课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