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物设计与生态学

人类所有的创造不过是对自然的拙略模仿
生物设计与生态学

课程简介

+

“人类所有的创造不过是对自然的拙略模仿”,从细菌、病毒到动物、植物,再到生态环境,自然无处不体现其强大的创造力,自然是最好的设计师。自然与生态是如何进行创造的。生物演化理论能否帮助我们设计汽车?细胞的电信号能否帮助我们设计智能设备?菌类的生长能否帮我们构建建筑?我们的一切 — 文化、城市、思维 — 该如何与生态共存?

「FusionX 生物设计与生态学」将为对设计与生态学跨学科研究感兴趣的探索者,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。我们将围绕生物学数据的创作、生物技术伦理思辨和数字人工生命展开学习与探讨。同时,我们将介绍多种生态系统及生态学概念,组织实地考察以加深探索者对生态环境的理解,以科学为基石,探究设计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关系。从生命的启迪出发,亦或是以生态为目的与导向,人类的创造或许可以超过对自然的“拙略模仿”,最终回归并超越自然。

课程预计成果

+

课程大纲

+

Part I: Art in the wet bio-lab

Day 1: Introduction to bio-art and bio-design

什么是⽣物艺术、⽣物设计?它们出现于怎样的技术与社会背景之下?相⽐于仿⽣学等学科,它们侧重于探究什么问题?成为⽣物思维⽅式的分析者和设计师

⼀段简史 A brief history

⽣物艺术、⽣物设计和其他⽣物相关领域 Bio-art, bio-design, and many other bio-’s

(模糊的)范畴与分类 The (blur) scope and taxonomy

不同范式:精准与含混(尝试理解⽣物学思维⽅式)

Two paradigms: engineering and tinkering

复杂性与系统性的概念:Complicity and Systematic

生态学:Ecology生态学,Ecosystems生态系统 & Biomes 生物群落

Ecosystem: 生物与非生物

Biomes: major terrestrial ecosystems on our planet (Tundra冻土带,Taiga针叶树林地带, Steppes and cold desert大草原和寒冷沙漠,Temperate deciduous forests 温带落叶林,Mediterranean “shrubland” 地中海灌木丛,Hot deserts,Tropical grasslands and savanna 热带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, Tropical rainforest..)


Day 2: Bio-material

什么是⽣物材料?我们如何在⽣⻓、制造、建造的过程中使⽤⽣物材料实现可持续?什么是设计中受⾃然启发、与⾃然协同、为⾃然缔造的材料⽣态(Neri Oxman)?

⽣物服装 Bio-couture (Suzanne Lee)

材料⽣态 Material Ecology (Neri Oxman)

⼯作坊:⽣物塑料 Studio: bio-plastic

⼯作坊:⽣物布料 Studio: bio-fabric


Day 3: Electronic signals in living beings

⽣命体中的电信号如何产⽣和传递?植物也有神经信号吗?我们如何获取或介⼊这些信号,并由此 展开创作?

细胞膜与离⼦通道 Cellular membranes and ion channels

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

⼯作坊:动物神经信号 Studio: animal neural signals

⼯作坊:植物电信号 Studio: electrical signals in plants


Part II: Alife and AI Life

Day 4: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life

现代⽣物学所理解的⽣命具有哪些特征?我们是否可以脱离碳基物质探讨⽣命?⼈⼯⽣命有哪些形式和分类?

(我们所熟悉的)⽣命的特征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(as we know it)

⼈⼯智能与⼈⼯⽣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artificial life

分类:媒介与算法 Taxonomy: media and algorithms

案例分析:⼈⼯⽣命艺术 Case studies: Alife art


Day 6: From Cellular automata to AIGC

历史上⼈们如何通过精巧的机械设计的理解⽣命特征?从细胞⾃治机出发,如何设计⽣命游戏?AI 如何帮助我们创造⽣命?

从模仿到模拟:发条装置与机械⾃治机 From mimicry to simulation: Clockwork and

mechanical automata

康威⽣命游戏 Conway’s game of life

控制论与⾃治系统 Cyberne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

AI⼯具创造⽣命AIGC Based Life

⼯作坊:设计⽣命游戏 Studio: designing games of life

⼯作坊:分形系统(可选) Studio: fractal systems (optional)


Day 7: Artificial evolution

生态学:Speciation 物种形成 & Evolution 物种进化

Speciation:

1. Geographic isolation地理隔离

1a. Allopatric speciation 异域物种形成

1b. Peripatric speciation 边域性物种形成

2.Sympatric speciation 同域隔离

2a. predator driver

2b. Different resource utilization

Adaptive radiation on islands

Evolution: natural selection  (e.g. peppered moth )


⾃然进化是怎样进⾏的?我们如何从中获取获得设计⼈⼯进化的灵感?

⾃然进化中的要素 Key components of natural evolution

AI 学习与进化 AI Learning and evolution

进化计算与案例研究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nd case studies

进化计算的⼀个模型 A model o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


Part III: The speculative approach and thought experiments

Day 8: Chimera and bioethical arguments

生态学:Species interaction 物种相互作用

-ne -ne :Competition

+ve +ve :Mutualism, Proto-cooperation (++) 互惠共生,原始合作(++)

+ve -ve : Predation, Parasitism, Herbivory, Disease 捕食,寄生,食草,疾病

0,0:neutralism


生态学:pecies co-exist (Niche differentiation)  物种共存

空间:Spatial

时间:Temporal partitioning – Disturbance and Succession (e.g. fire), Parasitism, Herbivory, Disease 捕食,寄生,食草,疾病


中外神话中都有哪些嵌合体怪兽?⾃然界中存在这样的嵌合体⽣物吗?⽣物技术可能制造出怎样的嵌合体?⼈造嵌合体的出现会带来哪些伦理挑战?

神话中的嵌合体 Chimeras in mythology

⾃然界的嵌合体⽣物 Chimeric critters/creatures in nature  (Hybridisation杂交:Lion+tiger = Liger or Tigon

⼈造嵌合体 Artificial chimeras

重审分类学 Re-examine taxonomies

有关嵌合体的⽣物伦理 Bio-ethical arguments concerning chimeras


Day 9: Bio-fiction and speculative design

什么是思辨设计和⽣物虚构?思辨设计或超现实主义作品如何探讨⽣物技术的社会、伦理问题?我

们如何设计⾃⼰的思想实验?

⽣物虚构与思辨设计简介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bio-fiction and speculative design

案例研究 Case studies⼯作坊:设计思想实验 Studio: design thought experiments

Biodiversity 生物多样性

What is biodiversity? World distribution of biomes and species

Patterns of biodiversity

· Latitudinal gradient

· Hyperdiverse areas

· Area-diversity pattern(Island Biogeography)

前置要求

+

无硬性要求,探索者已初步掌握编程基础、建模/手绘或任何表达方式更佳。

导师简介

建筑设计、艺术、人工智能及生态学跨领域研究者;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(UIBK)建筑学在读博士,伦敦大学学院(UCL)建筑学硕士,UIBK 及 UCL 城市设计硕士课程兼职教师;多平台自媒体"Simon 的白日梦"作者;作品曾在伦敦、爱丁堡、威尼斯、上海等多地展出;国家地理中文网、周大福数字藏品合作艺术家。

媒体艺术家,聚焦于对数字媒介和生物媒介的艺术化探索,寻找将跨物种、跨媒介交流融入创作过程的方法。最近的研究项目包括:通过计算机视觉研究动物行为,从传统食品工艺探讨果蝇、酵母与人类的共生。他在不同艺术、设计和技术活动中参展、策展、发表演讲,其中包括 2016 年 the Première Vision Exhibition、2017 年意识重塑大会、2018 年松江美术馆《无从掌控》展览、2019 年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、2020 年上海科技节、2022 年刘海粟美术馆《2 号实验室》等。

学术助教

曹畅

2023

爱丁堡大学硕士,西安交通大学学士

Science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;以跨学科的视角,专注于通过文学、艺术而完成的科学传播。

李欣蓓

2023

皇家艺术学院

城市设计专业。全额奖学金获得者,皇家艺术学院学生会副主席

周子轩

2023

伦敦大学学院

伦敦大学学院地球科学专业、PBIC公益创新挑战赛二等奖、DofE 金奖

相关课程